详情

[推荐]儋州番打水淹成孤岛教师划船接送学生30多年

儋州关注 3862阅读
七七
七七Lv.3楼主+关注
2011-12-20 09:53 来自海南 海口
11月30日,儋州最为偏僻的黎苗寨——兰洋镇番雅、番打村委会,那里13个村庄通往外界的“村村通”公路被淹,4000多人只能依靠竹筏出行,到了收获季节的木薯、甘蔗无法运出去。12月16日,记者再次深入积水最严重的番打村委会,那里5个村庄三面被积水包围,最深处约有10米。近千名村民就居住在“孤岛”上面,为了读书,这里的教师划着小木船往返接送学生,这一接送就是30多年。
番打小学老师王志军每天划小木船接送学生
老师当船夫每天划小木船送学生上学
  12月16日下午2点,儋州市番打村委会上村一队和上村二队的孩子们,背着书包跑向村口水边的木船旁。跟在孩子们后面的番打小学老师王志军,他像往常一样扛着船桨。
  教师和船夫,是两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,但王志军已经兼任了30多年。
  为了孩子读书,在每个上学日的早上7点,王志军都要划着木船,把孩子送到积水的那边去上学到了上午10点半放学时,再划着船,把他们一个个送回家。简单拔了几口饭后,下午2点他又准时划着小木船把孩子送到学校,下午4点半放学又划船把学生送回家。这些年来,在这条求学路上,究竟摆渡过多少趟,送过多少个孩子,王志军已经记不太清楚了。


送完第一批学生,王志军老师又划船返回接另一批学生
“这些船都是村民们自己用木做的船,比较小,风大的时候,不能载太多小孩,有时候得分好几批来回才能送完这十几位学生。”王志军说。
  当天风大,王志军一次只送了5名学生。待孩子们在小船里坐好后,小船吃水深了不少,船舷离水面不过10厘米,水波就在孩子们身边跳动,一伸手就能碰到。
  “坐稳了,不要乱动。”王志军坐在船尾,嘱咐后,操起船桨,用力一划,小船晃晃悠悠地前进着。
  “冬天水面风很大,小木船不好控制方向,尤其在几个地方有树头,不小心碰到的话很容易翻船。”王志军说。


看到孩子们平安上岸,跑向学校,是王志军最快乐的时候
 “用小木船运送学生上学很危险,我们也不放心,每天都提心吊胆,如果出事了,我们该怎么向家长交代。”王志军说,尽管他很小心,但也遇见了很多次险情。几年前,他送学生的途中,船撞到了树根翻了,学生掉进水里。幸运的是,学生们都被救上来了。
  就是这样深不可测的积水,每年长达半年时间浸泡着这个地处松涛水库上游的黎苗寨。2008年,“村村通”公路通到了大山最深处的番打村委会,村民们高兴极了,但是由于桥墩低于水位,每年10月至次年5月,番雅、番打村委会通往外界唯一的道路都会被淹,今年尤其严重。
  约5分钟后,小船顺利到达番打小学的岸边。王志军交代好学生后,又划船返回对岸继续接送孩子。
  “这里路不通,家长送小孩来上学不方便,经济条件好的家长干脆把孩子送到那大去读书,孩子们两周或一个月才回来一次。经济条件不好的家长只好把孩子送到村里的小学读书。”村民告诉记者。


番打小学三年级只有6名学生,当天有2名学生请假
4名老师34名学生 老师包揽一个年级所有课程
  下午3点,番打小学的教室里传出朗朗读书声。
  今年秋季,番打小学四到六年级的学生到儋州思源学校就读后,只留下一到三年级的34名学生。
  和城里的许多小学比起来,番打小学无疑是简陋的。学校里杂草丛生,三间稍微新点的教室,就是这里一到三年级的教学地点。杂草中的一片小空地就是学校的操场,这里也是山里孩子们翻跟斗的好地方。
  在这个只有34名学生的校园里,人数最少的就是三年级,一个班只有6名学生。
  在番打小学教务处里的一块小黑板上,写着周一到周五的课程,这个课程表一到三年级都通用。
  番打小学校长盘珍忠说明了原因,原来番打小学包括校长在内,只有四名老师。校长教三年级的数学,其他三位老师各包揽下一个年级的课程,也就是说,这里的老师担起“全能型”老师,既教语文、数学,也教音乐、美术,下课了还要分片划船送学生回家。
  由于学校没有通电,教师也没有住宿,上完课、划船送孩子回家后,老师就回村子里的家中休息。
  校长盘珍忠说,他和王志军、王金花老师都已经在大山里任教30多年,再过几年,他们都要到退休的年龄了。五年前,他就打报告到中心小学,请求派人来接校长一职,但是一直没有人来接任。


黎苗寨的孩子在听课
 期盼路通了孩子到山外读书
  居住番打、番雅的村民,小时候几乎都有划船上学的经历,并深知这当中的辛苦与危险。为了给孩子创造好一些的教育条件,稍微有条件一点的村民,都把孩子送到了儋州那大去读书。
  12月16日,番打村委会上村二队的黄香又接到学前班老师电话,询问为什么不把小女儿送到学校。黄香既心酸又无奈。“让小女儿辍学,我都心痛,可是又有什么办法,路不通,我该怎么送小孩去读书,我会划船,但是我不会游泳。”
  从儋州那大到番打村委会大约56公里,但是到番打村委会的“村村通”公路共有两处较深的积水。乘坐竹筏经过第一段积水,再骑摩托车跑13公里,约半个小时才到达番雅村委会,然后再乘坐小船,经过一段长约有600多米深不可测的积水,才可以到达番打村委会。
  村民说,2008年修建“村村通”公路时,大家以为路通了,财路也通了,村民满心欢喜种下甘蔗、木薯、橡胶,但是三年里,每到10月至次年5年,松涛水库水位上涨后,村庄的道路都被淹没。


路不通吃饭都成问题,村民们不得不买猪回村里。
大水淹没了道路,也淹没了村民的希望,种植的木薯、甘蔗运不出去,老人、小孩有个病痛也出不了大山,看不了病。拿什么来生活,拿什么来供孩子读书,望着一面背山,三面环水的村庄,村民们沉默了。
  交通不便还引发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,村里的女孩大多选择了嫁到外面去,而外面的女孩却没有人愿意嫁进来,尤其是番打村委会上村一队,不乏四五十岁的老光棍。
  看着大水淹没的道路,村民们着急了。“我们去割胶的时候,划着小木船都是提心吊胆的,谁放心让孩子每天划小木船去学校呢,如果路通的话,我们还是想送孩子到山外去读书。”番打村委会上村二队的村民钟彩香说。
  下午4点半,王志军坐在船头,用木板轻轻划着水,小船晃晃悠悠地开往上村二队村口,他身后的孩子们都很安静,小心翼翼地望着眼前的水面。




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~

感谢您的赏脸阅读

3
5
10
15
20

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

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

可能感兴趣

没有任何回帖,回复抢沙发~
16
城市通